跃出中部通五洲——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和运营观察

作者: | 来源:湖北日报

2023-12-19 17:36:28

北纬30°,东经115°,航空货运枢纽——鄂州花湖机场崛起于此。

这里是长江中游之滨,是中国经济地理版图的“心脏”所在。

花湖机场2013年6月开始谋划,2016年4月获批规划,2017年底动工建设,2022年7月17日投运首航,2023年9月全面开启货运枢纽功能……

一诞生即风华正茂,“全球第四”“亚洲第一”和“中国唯一”的标签日渐醒目。

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,这是新时代赋予湖北的历史重任。

花湖机场乘风起势,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注入空前澎湃的动力!

回首十年建设,艰辛历历在目。如今,一条全新的“空中丝绸之路”正跃出中国中部内陆,物畅其流,货通天下。

融入长江经济带新局

“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”“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”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……

自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起,我国长江经济带迈入新一轮开放开发阶段。

正是在这一年,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,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随着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互动,中国急需匹配其货量能级、重构航空物流格局的新支点。

作为快递物流龙头企业之一,顺丰速运(集团)有限公司最先作出“回应”,将选址建设货运枢纽机场的目光投向中部地区。对此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果断决策,最终“留”住了这一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重大交通项目。

物流是一国经济的主动脉。湖北肩负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的使命,而这一使命以何为“支点”?“不靠海,不沿边,要想开放上蓝天!”时任鄂州市委、市政府负责人均表示,花湖机场就是最佳的支撑和落点。

放眼长江中游,从花湖机场出发,1.5小时飞行圈可抵达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城市群,辐射全国90%的经济总量、80%的人口。

一子落,满盘活。还在建设阶段,花湖机场便已产生经济带动作用。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,湖北省政府先后批建鄂州、黄冈和黄石三个临空经济区。近一年间,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《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在国家层面先后获批,《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》《武汉新城规划》和《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相继发布。

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研究报告显示:全球航空货邮量按吨位计不到贸易总量的1%,按货值却占到了35%。在武鄂黄黄核心区,各地近些年不断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顶端发力,一方面继续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临空关联产业,另一方面竞相在航空服务、航空物流等领域拓新布局。

“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‘核心中的核心’,花湖机场是内陆对外开放的前沿平台。一城一场联动,有利于增强武汉辐射鄂州、黄冈、黄石等周边城市,引领湖北新型工业化,助推湖北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。”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。

畅通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

2020年,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之际,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战略应时而出。

“面向未来,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”显然,这意味着中部内陆地区迎来发展新机遇,而花湖机场正是湖北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关键一步。

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、畅通全国大循环,是基础。

“我研究航空货运20年。20年前,机场货运70%是普货、30%是快递,但是现在快递占70%、普货占30%,结构完全倒了过来,变化非常大。”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教授说。

“花湖机场正当其时!”顺丰枢纽产业发展部指挥长张浩介绍,顺丰航空物流以花湖机场为中枢,区域性机场则分布在北京、深圳、杭州和成都,将以往的点对点的运输模式转变成为轴辐式,更经济也更快捷。

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并非关起门封闭运行,而是为了更好地链接国际资源。

机场开航,给许多外贸企业带来便利。今年3月,搭乘机场开通的首个国际货运航班,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16箱光电子产品迅速交付,比以往要快2天左右。对这家全球领先的光器件及模块研发制造商来说,经此出口服务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初步估算全年将节省百余万元。

11月20日,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、深圳顺丰泰森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、德国中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,共同推动中欧航空物流发展。

截至12月16日,花湖机场进出境航班936架次,累计进出港货物约4万吨,其中出口占九成;今年前11月,鄂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6.5亿元,同比增长43.3%,增速高于全省40.7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省第2位。

“作为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,花湖机场可有效集聚中部地区经济资源,和陆海通道一起衔接‘一带一路’,对畅通国内国际‘双循环’意义重大。”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说。

探路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

构建新发展格局,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。

2023年初,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,并基本建成“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‘大通道—大枢纽—大网络—大平台’体系”。

自4月以来,随着国际货运航线首航、顺丰转运中心投用、双跑道运营和国内货运航线转场,花湖机场货运航班量仅用时7个月便跻身全国第二,仅次于上海浦东机场。

每到深夜,货运航班次第进港,完成“群降”;紧接着,货物卸车,在转运中心被自动分拣,再装车登机;清晨,近90架全货机“群起”,飞往各自目的地。

货运最高峰时,平均每2分钟,就有一架飞机在花湖机场起降。预计到2025年,顺丰转运中心快件年处理能力可达6.88亿件,花湖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将突破200万吨。

“一旦完整的物流产业链形成,原来走客机的普货(重货)也会流向全货机,因为货运枢纽机场不仅快捷,而且可靠!”原中国民航集团副总经理刘武君看好花湖机场前景。

花湖机场超级运力持续释放的同时,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也加快推进。11月7日,花湖机场获批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至2024年6月30日;11月20日,海关总署批复同意设立水果、食用水生动物、冰鲜水产品3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;12月8日,鄂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(B型)、公共国际货站等项目完工。

鄂州市市长王玺玮透露,保税物流中心(B型)获海关总署批复后,计划于2025年前升级为综合保税区,甚至参照上海洋山特殊综保区升级为特殊综保区,并探路打造“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”。

“这一思路极富创新力,一线充分放开,区内高度自由。”鄂州海关副关长李峰说,“如能获批,对于地处内陆的湖北极具含金量。”

党报聚合云媒体

荆州日报APP